破解儿童“呼吸之困”,免疫治疗新策略助力健康未来——聚焦《人民名医》许政敏教授解读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精准诊疗与免疫治疗
2025-04-15
儿童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困扰千万家庭的健康难题。2025年2月,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许政敏教授牵头的《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诊治管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全新方向。
2025年4月12日,在《人民名医》直播中,许政敏教授深入解析免疫调节治疗在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并重点提及双向免疫调节药物——脾氨肽口服溶液的临床价值。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隐形威胁”
腺样体肥大和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病,其危害远超表面症状.
作为儿童的常见病,病理性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和青少年上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其患病率高达34.46%。同时由于腺样体所在部位与耳、鼻、咽喉毗邻,因此腺样体肥大可加重或导致多个合并症,如中耳炎、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出现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可进一步导致儿童颌面部发育畸形,出现腺样体面容上颌变长、牙列不齐),长期缺氧还可导致患儿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生长发育缓慢等不良情况。
目前, 传统治疗以手术和激素类药物为主,但家长普遍担忧手术创伤及激素副作用。免疫调节治疗的突破为儿童提供了更安全、长效的解决方案。
专家观点:许政敏教授谈免疫治疗新策略
许政敏教授指出,目前在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中,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
其中,免疫治疗分为两种,脱敏和免疫调节剂。对于儿童来说,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球蛋白比成人少很多,且Th1/Th2细胞免疫容易失去平衡,这种儿童特别容易过敏和感染,导致其腺样体发病率高达34%,相当于在儿童当中,3个里面就有一个儿童患有腺样体肥大。
而免疫调节剂主要调节患儿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其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进而减少过敏性疾病和腺样体肥大的发生。
免疫调节剂可以显著减小腺样体的大小
对此,许政敏教授的团队做了一些研究。如探讨免疫调节剂——脾氨肽口服溶液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该研究中,以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研究组为口服氯雷他定糖浆1个月,同时联合使用等渗海盐水及脾氨肽口服溶液2个月,对照组为口服氯雷他定糖浆1个月,同时使用等渗海盐水2个月。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脾氨肽口服溶液治疗的患儿,腺样体有显著缩小,并且重度患儿的比例显著降低,同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有明显改善。
免疫调节剂是否具有长期获益?
此外,免疫调节剂也能够起到长期的一个免疫调节的作用,能够减少由于免疫引起的一些疾病的发生。
许政敏教授指出,腺样体肥大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许政敏教授团队尝试观察行腺样体肥大切除术后患儿口服免疫调节剂如脾氨肽口服溶液,可观察到,腺样体肥大患儿复发率显著下降。
免疫调节剂的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免疫调节剂疗程较长,一般需要长周期服药,三个月为一个疗程。针对免疫调节剂长周期服用的安全性如何?许政敏教授也明确指出,在上述研究中,对患儿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等指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无异常指标发生。
基于上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在2024年,许政敏教授组织全国10余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头部专家,牵头完成了《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诊治管理专家共识》的讨论,并于2025年2月完成发布。
共识中提到,当前对于腺样体肥大患儿的治疗,不仅仅要鼻雾化、鼻喷的激素、抗组胺药,还需要一些免疫调节治疗,这样可以有效改善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手术风险。
更多资讯
儿童“打呼噜”背后藏隐患!权威专家揭秘腺样体肥大科学干预路径
2025-04-10
2025-03-07